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法规 > 正文

网络安全法解读

发布时间:2019-05-22 16:29:51|()
分享:
对网络安全法的解读
 

正式颁布于2017年6月1日,全文共七章、七十九条。

重要条款: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第五十九条。

1.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解读:被检查单位应该履行义务,接受检查和监督。   

      2、第十条

2.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解读:最重要的一条,涵盖面非常广,将此项背住,便是整个网络安全法的核心要点。

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解读:网络服务者应当自觉履行法律条款,保证网络安全、稳定。
 

3.第二十五条

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解读:网络运营者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必须包含应急预案,并且应急预案演练之后有记录材料。

4.第三十四条

除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
(一)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对该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二)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
(四)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解读:再次强调应急预案和容灾备份的重要性。

5.第三十八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情况和改进措施报送相关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
解读:网络运营者应当针对系统级别进行等级保护安全检查评估,有专业的评估报告。三级系统至少是一年一次系统评估,二级系统是至少两年一次。

6.第五十九条

网络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导致危害网络安全等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解读: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将受到罚款、记过、停办等法律责任。网络运营者为第一负责人。
 

分享:

CONTACT

联系我们

电话:028-67878139

邮箱:service@yijiuinfo.com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锦城大道666号奥克斯广场C座1310室